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珠三角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撑不下去了?

来源:重庆川衣派制衣厂官网 2012/5/21 21:35:41      点击:

造业需求不振、订单下滑的苦日子过去了?最近一段时间,广深两地做制造业的民企老板们,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或是转让卖厂或是工厂倒闭,一把把的创业辛酸血泪史的故事,似乎一下子铺天盖地来了。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能顺利让工厂,换挡加速迈向新阶段?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传统行业大换血,每分钟都在亏钱!

文小姐的老板是个50多岁大叔,做海外订单代工的生意有20多年了,在龙岗有个150人规模的工厂,主要做日本童装品牌的代工生产,在接单后从厂里的原料开始生产到做成品出货,一般从日本客户下单,到最终出口货品,其中要经历大概6个月左右。“不单是今年,整体上这几年制造业的工厂难做,特别是制衣行业,人力成本高,原料等都在上涨,也难招工人,”她告诉记者,“现在工人90后的多,不肯吃苦,现在每个家庭都是小康生活,而之前做工比较久的80、70后的,很多都回老家了。”她说,其实在老板创业的时候也都不容易,他们都是从最底层做起来,从工人开始到跟单到做业务再到做老板,那个年代做一段时间自己出来单干还是赚到很多钱的,而有眼光的老板在龙岗就买了厂房所在的那片地。

诸如此类过去10年在沿海城市很多做外贸的工厂老板们,很多都是做着外贸生意,享受到了行业上升趋势发展红利,突如其来的就暴富了。在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加上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仅仅做代工赚钱是越来越难,有同样生产能力但是成本更低的选择地不仅仅是深圳和广州。事实上以往中国制造的服装被贴上“劣质、廉价”的标签,在经验性盈利向知识性盈利转型的大环境下,只是作为代工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据了解,像很多国际知名的快消品牌服饰,比如H&M,Zara等已经将在中国的大批量生产地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便宜的东南亚地区,专业人士建议珠三角的服装行业应走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道路。

传统产业年轻人流失

深圳服装企业艺之卉时尚集团的创始人赵卉洲对本报记者表示,很多传统工艺未来可能招不到人了。她对记者举例说:“比如说扎染工序,年轻人不愿意干,现在的工人平均年龄已经四五十岁了。再过十年,等这批工人老了之后,就可能无人可招了。这不是工厂转移到哪里能解决的问题。”她所担忧的事,确有可能会影响该行业的走向。深圳在短短3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6大优势传统产业,除了服装业外,还包括机械、钟表、家具、印刷包装和黄金珠宝。赵卉洲上周拜访一些工厂时,发现很多传统工艺环节已经招不到工人,工厂只能购买设备,让机器来替换人工。

此前,赵卉洲和几家颇具实力的同行也试图合作办一所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并定向输送工厂。但是市场调查后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愿意他们进工厂了。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动 “机器换人”。去年3月份,广东省出炉了一份《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广东省未来三年工业技改投资总额将